策略通 2025诺奖:他们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防止攻击自身!


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谁? 策略通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策略通
每一天,我们的身体都在与外界的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等微生物)较量。我们的免疫系统是这个战场上的主力军,它要分辨哪些细胞是“自己人”、哪些是“敌人”;又要避免把“自己人”当作敌人攻击。这个精妙的平衡机制,正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ary E. Brunkow、Fred Ramsdell和Shimon Sakaguchi的核心研究方向——他们揭示了外周免疫耐受(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)的机制,发现了关键的免疫调控细胞——(regulatory T cells)。
他们的成果,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免疫系统运行机制的理解,也为开发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及移植排斥反应的新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为什么免疫系统需要受到“约束”?
免疫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区分“敌人”(病原体)与“自己人”(人体自身细胞),并在必要时发动攻击。但如果这一识别系统出了差错,免疫细胞可能攻击自身细胞,造成所谓的自身免疫病。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就是保持这种平衡的关键。
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?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
T淋巴细胞(T细胞)是免疫战场上的重要战士。它们表面有一种称为T细胞受体的蛋白。这个受体就像一个探测感知器,可以“扫描”体内的细胞,判断这些细胞是否携带异常。每个T细胞的T细胞受体都略有不同,这种差异由基因随机组合而成,使得理论上人体能够生成非常巨大数量的多样 T细胞受体,以识别千变万化的微生物入侵者。
但正因为T细胞受体的识别能力极其广泛,因而也蕴藏着潜在风险——某些T细胞受体 本身可能会将“自己人”误认为“敌人”。因此,如何在实际运行中抑制这种潜在误伤,就成了“免疫安全”的关键课题。
科学家早期如何理解免疫耐受?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
在1980年代,许多研究人员了解到,当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时,会经历一个被称为“中枢性耐受”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会清除那些会识别“自己人”的T细胞。但这种机制并非万无一失,部分“漏网之鱼”仍可能在外周活跃,因此外周仍需额外调控机制。
Sakaguchi发现了什么?
Sakaguchi在1980年代研究发现策略通,体内存在一类特殊的T细胞能抑制过度免疫反应,防止自身攻击。他在1995年首次确定这种细胞带有CD4和CD25蛋白,并命名为“调节性T细胞”。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
Brunkow和Ramsdell又发现了什么?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
他们研究一种名为“多鳞屑小鼠”的突变体,发现该鼠因X染色体上的Foxp3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系统失控、自身组织遭破坏。他们进一步证明,人类
Foxp3缺陷会引发IPEX综合征,这揭示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关键基因。
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?

(图/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)
在Brunkow和Ramsdell发现的两年后,Sakaguchi证明
Foxp3正是控制他早先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发育与功能的关键基因。这一整合让人们首次理解免疫系统如何通过Foxp3和调节性T细胞共同维持“外周免疫耐受”。
这些发现如何改变医学?
三位获奖者的发现开创了外周免疫耐受研究领域,并推动了癌症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发展。这项机制的研究还有望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。其中一些基于该机制的治疗方法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。
#参考来源:
https://www.nobelprize.org
#图片来源:
封面图&首图: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. Ill. Mattias Karlén
天弘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